

樂退精選好文
台灣在114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,平均每五人中,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。「生老病死」乃人生必經的歷程,大家都會老,卻並非每個人都能活得老當益壯,台灣面臨嚴重少子化、老年化問題,社會新聞不時有子女因為長期照顧長輩,最後感到疲累、失去耐心,放棄照顧甚至遺棄長輩的消息,俗話說「久病無孝子」,照顧者不論在生理、心理、財務或是生活作息都將會受到嚴重影響,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些沉重的壓力呢?所以長照及醫療已成為人人都需要超前準備的課題。
面對未來的醫療支出,你準備好了嗎?
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數據,110年國人平均每年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為6萬元左右,台灣人平均壽命若以內政部公布的「110年簡易生命表」為80.86歲來估算,每人一生醫療花費約需準備將近490萬元。若不幸發生意外事故或是慢性疾病纏身需要長期照護,每個家庭的財務風險承受度將面臨挑戰。依台灣金融研訓院公布的「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」發現,19.5%的人無法在一週內籌到10萬元、16.6%的人沒有任何儲蓄,這更凸顯我們需要超前規劃的重要性。
透過保險轉嫁風險,降低家庭經濟衝擊
我們辛苦工作近40年好不容易累積一筆退休金,無非期望自己能安享晚年,但古人云:「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」,雖然災禍無法預料,但我們可以提早為自己準備,避免年老時因為意外或是疾病而變窮的困境。購買保險就是個不錯的選擇,我們在年輕且健康時每年從薪水提撥一部分來規劃醫療保險,用來預防老年時的病痛醫療或是長期照護的花費支出,當意外來臨時,透過保險的風險轉嫁,就可降低醫療費用開支對於家庭經濟的衝擊。
台灣有傲視全球的全民健保,用相對低廉的費用,提供台灣人基礎的醫療服務,既然都有健保了,我們還需要投保醫療險嗎?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,健保給付的項目只能支付基礎的醫療,如果想要使用新穎昂貴的自費器材及藥品,就需商業醫療險的理賠才能滿足這類需求。另外,全民健保只能針對醫療行為來協助民眾,若發生長期照護或是失能的情況,則需依靠長期照護險及失能扶助險來分散家庭財務風險。
「先求有,再求好」,建構完整保險規劃
規劃保險應著重在風險的轉嫁,市面上的保險種類多,要如何規劃完善的醫療保險來轉嫁醫療支出的風險呢?建議應「先求有,再求好」來逐步建構完整的保障規劃。剛出社會的小資族建議先規劃意外險、醫療險(包含實支實付、住院日額、手術等項目)、重大疾病及防癌險等基本醫療保障,隨著年紀漸長、薪資增加,再額外增購長期照護險及失能扶助險,保障我們解決醫療、照護與生活費用。
提早規劃保險轉嫁醫療財務風險,讓我們迎向安心快樂的退休生活!如果您有這方面需求,非常歡迎到全省北富銀詢問相關問題,另外提供線上退休金即時試算,替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做好防範措施!
您喜歡這篇文章嗎?您的鼓勵是我們進步的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