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樂退精選好文
休假期間大家餐餐大魚大肉,或不知不覺將零食放進嘴巴,等假期結束站在體重機的那一刻,才大聲吶喊「我怎麼胖了」。
事實上,體重增加多源自於「對食物的不理解」,如果了解它們的營養價值,抓準份量,大部分食材都能讓我們在滿足身心靈的狀況下,建立一個長久穩定、舒服自在的飲食模式!
【原來減重不一定得計較熱量數字】
多數人想減重,第一個想到的是創造熱量赤字,意謂攝取熱量低於消耗熱量,於是計算自己1天所需熱量後,再斤斤計較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等攝取量。不過熱量從何而來,遠比熱量攝取量更重要。
舉例來說,1個三角飯糰的熱量約等於1杯牛奶,其中飯糰熱量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,但牛奶除了碳水化合物外,還包含蛋白質及脂肪,兩者的營養價值有非常大的差異。每人每日的飲食量非固定不變,吃多吃少乃人之常情,不必強迫自己每天吃一樣的食物,而是盡可能達到均衡,建立健康的飲食型態。
因此,本文整理4個小撇步,幫助你達到均衡飲食!
1. 每日喝水2,000毫升以上,水份是幫助身體代謝的關鍵
身體缺水時容易讓人有飢餓的感覺,補水可讓身體恢復精神,減少攝取甜食的慾望。假期結束後可能不太適應沒吃點心,這時補充水分更為重要。嘴饞時先喝一杯水,給自己5分鐘,相信你一定能減少吃甜食的次數。
2. 用餐順序,建議先吃肉、再吃菜、後吃飯
短時間攝取高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胰島素分泌增加,此時糖份將轉為脂肪而儲存於身體內,想成功減重更要注意澱粉的攝取量。因此建議大家先吃足肉類及菜類,增加飽足感、避免血糖濃度的波動。
-
肉量以每餐1個手掌的份量為目標、不過多。
-
蔬菜以每餐1碗、2種顏色為目標,多多益善。
-
油脂以菜色油亮作為判斷標準,居家烹調也可使用亞麻仁油、橄欖油等。
3. 水果營養價值高,可將水果代替部份主食!
許多人因水果甜而不敢吃,但水果沒有經過烹調,能保留更完整的養分,例如水溶性膳食纖維、抗氧化維生素與多酚類等,而白飯、麵包等具精緻澱粉的食物,除碳水化合物外,其它營養素相對較少,例如1片吐司的碳水化合物含量,與2個拳頭的水果相當。因此,若能減少攝取主食而用水果取代,不失為一個補充多元營養素的方式!
4. 我還是想吃零食,怎麼辦? 推薦以下方法給你
無論你吃了多少食物,千萬別忍著嘴饞及肚子餓,而是選擇一些健康小點心,偶爾超出應攝取熱量也無妨,不過若有持續吃零食的習慣,建議讓營養師替你安排個人化的飲食內容。
看看你適合下列哪種情境:
• 經常吃很清淡的人:小堅果包
• 沒有吃水果習慣的人:1根香蕉、蘋果或奇異果
• 1餐吃不到「1個手掌」量肉類的人:水煮蛋或豆漿
減重過程其實可吃飽不挨餓,掌握進食份量、仍能選擇多采多姿的食材種類。若有營養師一對一評估身體狀況,更能安排合適的飲食策略。希望4個小撇步可作為你輕鬆減重的敲門磚,藉此培養健康、不復胖的好習慣!
您喜歡這篇文章嗎?您的鼓勵是我們進步的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