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樂退精選好文

理財6thDecember2022

退休金稅務眉角多! 挑好吉日來退休,稅務大不同

fb line
多數人一生最大的支出可能是購屋買房,而人生最大的一次收入,可能就是來自退休金,不同的是一個支出、一個收入,相同的是,都需要預先規劃準備。
 
領勞保/勞退退休金要繳稅嗎? 兩者一樣嗎?
不少人誤認「勞保」跟「勞退」是同一制度,在退休時同時請領,就常常以為領勞保老年給付就等於領退休金,其實兩者稅制不同:
  • 「勞保」(勞保老年給付) :屬於保險給付,在稅法上為免稅
  • 「勞退」(勞工退休金):並非免稅,所領取的退休金須依照國稅局規定申報所得稅。
 
搞懂勞退計算,減少大筆稅負
不論是一次領取或分期領取「勞退」退休金,於稅法上都有定額免稅,「退職所得」除了退休金外,還包括資遣費、退職金、離職金、終身俸、非屬保險給付之養老金以及勞退新制的年金給付等所得。一次領取因金額較高,影響當年度稅負程度較大,尤其是高所得人士,若先搞懂退休金計算方式各個眉角,事先規劃,就可以減少稅金的支出。
此外,退休金在領取的當下,是不須先繳納稅款,而是在公司申報後,於隔年度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一併課徵。
 
退休金稅額怎麼算? 一次領取受年資影響大,分期領取為每年固定額度
勞工退休金分成舊制與新制,分屬於準備金與帳戶概念,近年來申領退休金的勞工,多為舊制或新制一次領取,因勞退新制須年資滿15年以上且年滿60歲,才能選擇分期領取。從領取方式 (一次領或分期領) 及依領取年度財政部訂定的定額免稅金額來計算「退職所得」,若超過當年度免稅額度,才會被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!
 
一次領取:
  1. 一次領取總額在188,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以下者,所得額為0。
  2. 超過188,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,未達377,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部分,以其半數為所得額。
  3. 超過377,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部分,全數為所得額。
 
舉例來說,如果一位服務年資滿30年的勞工,一次請領金額超過564萬元未達1,131萬元部分,就以其半數為所得額,超過1,131萬元以上部分,則全數計入所得額。
退職服務年資是以該筆退休金之年資計算,並非等同勞保年資喔!
 
分期領取:
以全年領取總額,減除814,000元後之餘額為所得額。
 
選對時間領取退休金,稅額大不同
當年度領取的退休金,超過定額免稅的部分須計入當年度「退職所得」,併入隔年5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,按所得級距課稅。
 
【年底退休】 (當年度所得 + 應納退職所得) X 累進稅率
因當年度所得除了所領取的退職所得外,還包括在職期間的薪資所得,因加計當年度薪資,便拉高了整體所得,導致要繳的稅額也相對較多。
 
【年初退休】應納退職所得 X 累進稅率
假設當年度收入僅有該筆領取的退休金,所以相較於年底退休,因為不含薪資所得,所適用的稅率較低,繳的稅額也相對變少。
 
以下用我們實例說明:
小明月薪15萬元,年資30年,一次領取退休金675萬元,當年度退休免稅額度為564萬元(30年x18.8萬元),僅須就超過的部分共111萬元,其中的一半,也就是55.5萬元申報納稅。
 
若小明選擇年底退休:
當年度薪資180萬元 + 退職所得55.5萬元 = 235.5萬元,在不考慮免稅額及扣除額的情況下,所對應的稅率為20%。
該筆退休金所得稅:55.5萬元 x 20% = 11.1萬元
若小明選擇年初退休:
退職所得55.5萬元,在不考慮免稅額及扣除額的情況下,所對應稅率為12%。
該筆退休金所得稅:55.5萬元x12% = 6.7萬元
同樣的退休金,所計算出來的所得稅差了快5萬元,將近一倍。
從上述例子可看出,選擇對的退休時點,可以有效節稅,年初退休會優於年中或年底。
 
若是分期領取,因領取的金額扣除定額免稅額後,金額相對較小,規劃時可再依自身情況試算後決定領取時點。
 
另外以下幾點也可以提供即將退休的大家做參考:
  1. 勞保請領後即無法再變更或加保,勞保與勞退並無限制須同時請領。
  2. 新制的勞退,滿60歲即可請領,請領後再就業,雇主仍應為勞工提繳退休金至個人退休金專戶,且勞工仍可領取續提之退休金,一年以一次為限 (前後二次請領間隔,須至少屆滿一年)。
  3. 如果同時有舊制與新制的勞工,兩者都想一次領取,若兩筆退休金合計超過當年度定額免稅額度,在財務允許下,可以選擇延後領取勞退新制一次金,減輕稅負負擔。
多數人對於退休理財規劃,已有預先準備觀念,做好全方位的退休規劃,讓退休金的每一分錢做最有效益的運用。
 

註:綜合所得稅免稅額、標準扣除額、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、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、課稅級距金額及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金額,依所得稅法第5條第1項及第3項、第5條之1及第14條第4項規定,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3%以上時,按上漲程度調整之。

您喜歡這篇文章嗎?您的鼓勵是我們進步的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