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樂退精選好文
偶爾聽聞有人退休後,非但沒有暢快享受人生,反而加速老化、生病,影響生活品質,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,退休準備並非只有金錢,退休後的身體機能與生活安排皆須提早規劃。
一、重新安排生活重心,為自己而活
人生有許多階段性任務,雖然一關過了又是一關,但我們能藉此持續感受存在的價值。然而,隨著小孩成長獨立,逐步失去家庭任務,從職場上退休,失去工作任務,少了生活重心,容易導致身心失衡。因此,在規劃退休時,可先設定退休目標,預想退休生活場景:是要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?還是要嘗試沒有做過的事?透過設定,尋找生活重心,避免退休後產生巨大的失落感。
二、持續學習新技能及接觸各種領域
上班的主要利益是換取收入,而下班後的安排則可以培養生活的廣度。在退休前,就可以開始接觸新事物,例如各類工藝、語言、技能等,探索新的樂趣,甚至培養第二、第三專長,不要等到退休後才開始規劃第二人生。
三、參與社交活動
工作帶給人們歸屬應,而為了避免退休後瞬間失去社交場域,建議提早經營工作以外的生活圈或社群,不僅讓退休後的社交生活無縫接軌,也可以降低失智風險。
面對退休不安時,穩定身心的兩個方法
退休是生活方式的重大改變,難免會有心情不穩定的時候,如何應對?
第一、冥想。在安靜的空間,以放鬆的姿勢冥想,讓念頭來來去去不去批判,有助於降低焦慮。
第二、適當信仰。選擇價值觀一致的信仰可以豐富心靈,對生命的起伏、變化也會有更多理解與包容。
做好退休準備,才能樂在其中
退休後的焦慮感多半來自準備不足。除了找對目標、樂在學習、維持社交,財務的保障也是有效地降低焦慮,讓人樂在生活的關鍵。
提早試算退休金需求,做好退休財務規劃,才能在照顧身心的同時,讓退休生活無後顧之憂。
參考資料:
您喜歡這篇文章嗎?您的鼓勵是我們進步的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