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樂退精選好文
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,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成為首當其衝,也讓許多人開始重視自己免疫力。想要預防感染,除了注射疫苗之外,其實也可以透過飲食來滋養身體。但是,該如何透過飲食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呢?有五個原則可以作為飲食的參考。
第一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
我們所吃的食物可以分為六大類,包括:全穀雜糧類、豆魚蛋肉類、乳品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。有鑑於現代人都是以靜態活動為主,所以用每日1800大卡作為飲食基準,說明六大類食物的配置如下:
全穀雜糧類
全穀雜糧類以澱粉為主,但是目前這類的食物都是以精製居多,建議每天未精製的穀類食物應該要佔三分之一以上,而且食用的量不要超過3碗的份量。
豆魚蛋肉類
豆魚蛋肉類食物是我們食物中的蛋白質主要來源,攝取的順序來源應該是豆、魚、蛋、肉,以豆類為最優先,之後就是海鮮、魚類,再來是蛋類食物,像是雞蛋、鴨蛋等,最後才是肉類。每天攝取的此類食物大約是5份,大約是5杯無糖豆漿或5顆雞蛋的量。
乳品類
乳品類除了是蛋白質的來源之外,更是重要的鈣質來源,因此被獨立出來;每天的攝取量是1.5杯360 c.c.的量。
蔬菜類
蔬菜是重要的維生素、礦物質、植化素與纖維素來源,每天最少要攝取3份以上的蔬菜,1份蔬菜的量大約是100克,大概就是市售一份燙青菜的份量。
水果類
水果類是醣類與維生素的主要來源,因為目前台灣水果糖分較高,所以每天最高不要超過2份,水果份量以食用碗為單位,一天不要超過一碗,香蕉一天最多一根。
油脂與堅果種子類
這類食物富含脂肪,是人體中的必要營養素,除了提供部分熱量之外,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酸。建議攝取這類食物時,最好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,像是橄欖油、苦茶油、堅果種子等食物。每天建議的攝取量為4份茶匙(約20克)與1份堅果種子類食物(大約一個食指指節大小)。
第二、攝取原型食物
因為食品工業的發展,加工食品逐步佔據我們日常的飲食,但經過加工的食品,會添加許多化學添加物,而且經常是高鹽、高油,對身體並不好。而原型食物是接近食物的原貌,可以保留原本的營養素,減少多餘的化學添加物,減少身體負擔,可以提升免疫力。
第三、適度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
維生素A、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E都跟身體的免疫力有關係,而礦物質則是維持身體機能的重要元素,所以適度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可以協助身體提升免疫力。
第四、適度補充纖維質與益生菌,維持腸道健康。
腸道中有許多不同的細菌,都會影響到身體的免疫力,如果腸道不健康,也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,因此適度補充纖維質與益生菌,可以幫助腸道維持健康,就能增加身體免疫力。
第五、辛香料能增加風味,更能幫助提升免疫力。
我們常會聽說大蒜、洋蔥可以增加免疫力,其實辛香料對於增強免疫力是輔助性質,因為辛香料可以提升食物風味,可以促進食慾,幫助攝取相關營養素;同時辛香料還可以抗發炎,讓身體可以更加健康,對抗外來病毒與細菌的入侵。
俗話說:「病從口入。」所以我們可以知道:飲食是維護身體免疫系統的其中一項重要環節,透過一些飲食原則,好好地飲食,可以有效地增強自己的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