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樂退精選好文
「信託,就像一道保護資產的管理鎖。」台北富邦銀行信託業務處資深協理陳秋蘭說,很多人將信託想成為投資增值一類的工具,我們可以把信託想成是一個財產管理方式的保護殼,委託人成立信託存入一筆資金,指定受益人、監察人,同時約定這筆款項的用途,銀行是信託的管理者,確保這筆資金受到保護,「專款專用」地使用於委託人想達成的目標。存入信託後的資金不必然只能做定存,能依客戶偏好進行定存、基金及債券等投資,依舊是能夠生利息、增值的「活錢」。
靈活用信託 自己、父母或子女的未來都能照顧
例如隨著平均壽命越來越長,為了確保一筆錢能夠真正照顧到年邁的老後,不會因為財務觀念不佳、甚至是被詐騙而使得這筆資金中途流失,可以為自己或父母設定「退休安養信託」。陳秋蘭說明:「委託人可以預先約定好未來每個月從信託中撥付定額的生活費,如果臨時有額外的醫療、旅遊等大額費用需要支出,再另行從信託資產中請領。」她說,保障資產能「專款專用」是信託管理的核心價值,例如安養信託要確保的就是這筆錢專款專用於照顧自己的老後開銷。現代社會中有許多單身貴族,或是父母不希望自己的老後生活帶給子女任何負擔,安養信託就是不錯的老後解方。也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子女來諮詢信託,回去建議父母將自己的退休金成立信託,因為子女不可能時時在身邊,也不方便過問父母的財務狀況,如果有了信託把關,多了一道鎖來杜絕詐騙風險,也能讓子女更安心。
如果我不在了,保險金能挹注之後照顧的資金需求,但是保險金整筆給他很危險,所以透過信託將它們整合在一起,有了信託的保護和約束,就能明確的照顧他。 -台北富邦銀行信託業務處資深協理陳秋蘭
透過信託受益人和合約內容的設定,信託還可以有許多不同用法。例如有的人想要照顧下一代,又擔心太早把錢給子女會失去掌控權,或是擔心小孩濫用,就可以先投入信託,在合約中設定在小孩上大學、結婚生子或到達一定年齡等不同時機撥付,利用每年度的贈與免稅額來存入,還能掌握未來的資金運用。陳秋蘭自己就規劃了兩份信託合約,一份用於照顧自己未來的退休安養,一份是存小孩的教育基金並結合保險金信託,「因為我希望我在的時候我來存,如果我不在了,保險金能挹注之後照顧的資金需求,但是保險金整筆給他很危險,所以透過信託將它們整合在一起,有了信託的保護和約束,就能明確的照顧他。」陳秋蘭說,妥善規劃,信託其實可以很生活化。
存入信託後的資金不必然只能做定存,能依客戶偏好進行定存、基金及債券等投資,依舊是能夠生利息、增值的「活錢」。
「預開型信託」提前用信託規劃自己的退休安養
過去想要為自己或父母規劃退休安養信託,都是準備好一大筆資金才來做信託;隨著信託2.0的推動,銀行開始推出更創新型的「預開型信託」,取消受理金額門檻的限制,讓一般民眾都能提早利用信託來安排自己的老後生活。委託人可以在預定退休年齡前小筆小筆地存入,也提前想像自己老後想要的生活,用類似強迫儲蓄的方式來準備自己的退休金。台北富邦銀行則更創新地推出了「定額月存」的方式,幫助委託人更有紀律地準備自己的退休金,也能應用於夫妻小孩存教育基金的規劃。
北富銀的「預見信福」預開型信託不只是儲蓄功能,每個月扣入到信託內的資產還可以進行定存、購買基金等投資,享有時間複利報酬的增值機會,也依舊能依照市場狀況靈活地贖回、轉換。「定額月存的預開型信託,最好的方式是搭配定期定額投資,分散進場點,比較不用因為怕看不準市場變化而感到焦慮。當然投資ㄧ定有風險,有賺有賠,大家要依自身財務規劃、風險承受度和家戶狀況審慎評估後,再行投資。」
北富銀所開發的「數位託管」功能,讓委託人、監察人打開手機、平板或電腦就能查詢到信託資產的實際狀況,讓使用者更放心。
創新媒介 讓信託更貼近生活
信託說穿了並不難,但對於多數民眾而言,內心始終有些距離感。為了讓一般民眾能夠更輕鬆地利用信託工具,台北富邦銀行也從內到外推動一系列創新,讓民眾從「認識信託」到「使用信託」都能夠輕鬆上手。除了創新的預開型信託,北富銀所開發的「數位託管」功能,讓委託人、監察人打開手機、平板或電腦就能查詢到信託資產的實際狀況,包括信託帳戶餘額,以及分項的定存、活存及投資損益,結合「安心知付」的功能,每月定額給付生活費或支付給安養機構的費用,信託帳戶金額異動就會發出訊息通知,讓使用者更放心。「數位託管」預計年底第二階段要上線的功能還有更創新的規劃,未來請領醫療費、看護費、安養中心等費用在線上就能完成,大幅提升請款效率。
為了讓信託更貼近所有民眾,北富銀也有新做法。陳秋蘭說:「過去面對信託,都要透過分行約信託專家一對一說明,很難做到普惠金融。」目前北富銀規劃一系列信託教育宣導講座,以及第四季將推出的主題式帶狀講堂,讓民眾可以更輕鬆地認識信託,學會使用。對內,北富銀則推出一系列的數位教育訓練,包括「6分鐘聽信託」短音檔和影片,讓所有行員都能成輕鬆學信託,進而服務來行的民眾。「想要認識信託,到北富銀任何一個分行,都能透過分行同仁、信託專家,或是數位講堂等管道得到答案。那信託就能真正的普及,信託成為實現普惠金融的願景就更向前一步!」
<本文出處:天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>
您喜歡這篇文章嗎?您的鼓勵是我們進步的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