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樂退精選好文

訪談22ndNovember2021

看盡生老病死,更懂人生計劃的節奏

fb line

陳先生:51歲,醫院醫師,已婚育有兩小孩,希望5年後退休

 

清晨靜謐的天空,天還未亮,看著2個寶貝熟睡的身影,陳醫生想起昨晚全家共同討論暑假的旅遊計劃:大寶想玩水、小寶想騎車吃冰,老婆則是會計師魂上身,從CP值的角度出發,列舉了幾個他認為的超值行程,全家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圍著ipad,幾哩瓜啦的討論著,各有所好,類似這樣的討論,過去每半年都會進行一次,只是今年的計劃受到疫情的影響,旅程的目的地從國外改為國內,原本以為討論的熱烈度會因此而減低,卻沒想到大家意見更多更投入,「旅行的意義除了放鬆與開展視野,更重要的是創造與家人各個階段獨一無二的回憶」,陳醫師笑了,「哪裡都無所謂,與家人共同計劃的旅行,就是最完美的旅行。

 

因為先天的疾病,讓陳醫生更懂得計劃自己,努力讀書當上了醫生,為的是讓自己對人生能有更多的掌控權,同時,因為醫生沒日沒夜的工作時間,更讓陳醫生覺得時間管理與計劃的重要,「人生無常,計劃常趕不上變化,電影「寄生上流」雖然說最厲害的計劃就是沒有計劃,但那太悲觀,我反而覺得,為了抓住那瞬息萬變的無常,任何計劃都要提前規律的進行,同時,可以把許多大計劃拆解成小步驟來逐步進行,日積月累的持續做,不知不覺中,很多你覺得很難做到的事,有一天真的會忽然的達成!」

 

「家庭、工作,與財務,是我覺得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」,而重要的事情,不能等、不能省,不能放。

 

「因為想把珍視家人的心意化為實際行動,所以值班再忙再累也要朗讀繪本給小孩聽,值夜班趕不及小孩就寢的時間,在醫院也要跟他們視訊聊聊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,每年的旅遊規劃也是凝聚家人感情的重頭戲,父母的保存期限可能只有十幾年,你最忙的時候也是家人最需要你的時候,這個魔幻時刻是一過去就回不來的,更何況每天都像在打仗的醫生生活,只有在親子互動的片刻,可以得到休息與放鬆,「像充電的過程,每一天又讓我充滿了能量。」

 

工作要投入、鑽研,才能累積更多的專業度,職涯也能走得更長更久,也因此,陳醫生更積極的投入教學,藉由教材的準備廣讀文獻與臨床醫學的案例,讓自己隨時掌握該領域的最新動態,同時也喜歡參加知識含量高的研討會吸收新知,「醫療,是攸關人命的大事,任何對於優化治療與療效的事,都該感興趣與投入時間研究,當醫生最有趣的是,「你知道你投入的每個心力與時間都不會白費,你的專案與用心,絕對會反映在病人康復與信賴的笑容上。

 

許多人認為醫生的薪水很優渥,應該不需要花時間理財與考慮退休之後的事情,事實上,醫生不適用勞基法也不受退休金制度保障,工時長又屬責任制,「我的很多同事都忙到沒有空想退休的事,也把投資的事交給家人或理專來協助,但我認為財務也是人生中重要的大事,他關係到你想過怎樣的生活,電影「教父」中的小兒子Michael不想自己的人生是由別人規劃,我很認同,既然人生操之在己,財務與投資理財,絕對是必須要花時間研究了解的事。

 

每天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收聽財經頻道的廣播節目,回家利用零碎時間收看財經電視台了解大環境的經濟情勢,其中不了解的地方筆記起來,「只要google一下,就有許多精闢的解答,求學期間整理資料的能力派上了用場,讓我這幾十年下來,慢慢地學到了許多投資理財的概念與知識,同時對於各類商品的屬性也有了初步的了解,商品與規劃的方向適不適合我及我的家庭,我也有些定見,更深的理財規劃內容,我也會參考銀行理財專員的意見;因為花了時間打造我自己的理財頭腦,省下許多與理專的溝通時間,理財商品的選擇也更符合我的預期,很有紀律的每天養成習慣收集理財小視頻聲頻,以及規律的停損停利下,我的投資,都有著不錯的表現,靠的,就是這種滴水穿石的學習力

 

有個對我來說不存在的問題是:「你退休後,想過甚麼樣的生活?」對我來說,想做的事要現在馬上做,而不是等到退休之後再去做,現在去做或許只能做到7、80分,但你不一定能等到退休之後再去做那個100分的事;為了能夠在人生的最黃金階段就能快意生活,財務規劃得宜絕對是最重要且必須要花時間去做的事,就像有些病徵,你要花時間去處理它,你才有健康的身體,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 

「我想溫柔且緩慢地看著小孩長大,細細的品味與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。」看著2個寶貝熟睡的身影,輕聲地喚醒親愛的老婆,「寶貝們我出門囉,祝你們有個愉快且充實的一天」

您喜歡這篇文章嗎?您的鼓勵是我們進步的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