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樂退精選好文
中年之後,維持健康體態重點在於增肌
-
年齡和肌肉量成反比 : 30歲以後,肌肉量每年以0.5~1%速度流失,而70歲後,流失速度增至1.5%;大腿肌力每年減少2.5~4%。假設現年40歲,經由肌肉量減少及體重增加雙重加權,50歲身體負擔等同於背著10公斤;65歲準備退休享受生活時,則相當於負重25公斤,將對於心臟跟下肢造成極大負擔。
-
肌少症號稱老年殺手: 肌少症是為骨骼肌肌少症,其指向於肌肉質量減少、肌力降低、及生理表現下降,事實上不只發生在老年。除了減少活動能力進而影響生活品質,也增加許多慢性疾病與死亡的風險。
預防肌少,把握三大個要點:增肌減脂加營養
《增肌》:阻力訓練是增加肌肉量及肌力,對抗肌少症有效的運動對策:
- 把握年輕時間,儲存肌肉本錢。
- 首重下肢鍛鍊:下肢是人體最大肌群,除了儲存肌本效益明顯外,更是能帶著我們趴趴走,生活品質的保證。
- 上肢鍛鍊,推、拉全面:上肢運動,因應生活功能性,推(如俯臥撐)拉(如拉單槓)動作皆要訓練。
- 鞏固核心,承接 上下:核心肌群(軀幹),位於人體中央,為負責保護脊椎的肌肉群,能穩定軀幹,減少腰背疼痛受傷等老化問題。
《減脂》:經由有氧訓練,建立良好心肺功能,提升燃燒脂肪效率,增進心血管健康,舒緩生活壓力,謝絕三高。
《營養》:對食物要聰明的吃。
- 利於肌肉質量的養成 : 每天每公斤體重約1~1.2克優質蛋白質〈奶蛋魚肉〉的攝取。
- 減少精緻澱粉 : 如白土司、麵包,蘿蔔糕等,避免血糖震盪。
- 建立對食物的觀念: 參考專業營養治療師、飲食管理專業人士的資訊。
幾項簡單《增肌運動》,每周三次保健康
1.下肢:徒手深蹲
A.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腳尖朝前微外八與膝蓋同一垂直面,雙手自然下垂。
B. 吸氣,像打氣筒充氣於腹部般鞏固核心,後將臀部後引下坐,如同坐椅子,同時雙手前引向上與肩平,微收下巴眼平視,蹲至膝蓋約與臀部平。
C. 吐氣,身體向上恢復站姿。
D. 一組15~20下,做3~5組。或依個人體能調整。
2. 上肢:俯臥撐,即伏地挺身
A. 雙手撐地略寬於肩、腕於肩下、虎口朝前,雙腳微開略寬於臀,下巴微收眼平視地面,肩胛似夾收向胸椎,肋骨往內、下腹用力似內收於腰椎,臀部夾緊,身成棒式。
B. 吸氣,身體往下,肘眼向前。
C. 吐氣,將身體往上撐,保持原來棒式。
D. 一組15~20下,做3~5組。或依個人體能調整。
E. 可雙腳跪地降低難度,或置於椅上加中阻力。
3. 核心訓練: 棒式
A. 雙手撐地略寬於肩、腕於肩下、虎口朝前,雙腳微開略寬於臀,下巴微收眼平視地面,肩胛似夾收向胸椎,肋骨往內、下腹用力似內收於腰椎,臀部夾緊,身成棒式。
B. 緩吸緩吐,支撐約1~2分鐘為一組,做3~5組,或依體能調整。
避免因為老化而造成的肥胖影響健康,調整好心態、飲食、運動、生活狀態,做足準備一起迎接樂齡第二人生!
您喜歡這篇文章嗎?您的鼓勵是我們進步的動力